刺身怎么吃?
刺身沾酱油和芥末吃。
1、刺身说法由来:日本北海道渔民在供应生鱼片时,由于去皮后的鱼片不易辨清种类,故经常会取一些鱼皮,再用竹签刺在鱼片上,以方便大家识别。这刺在鱼片上的竹签和鱼皮,当初被称作“刺身”,后来虽然不用这种方法了,但“刺身”这个叫法仍被保留下来。刺身就是指鱼生之类的东西,指将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,蘸调味料直接食用的鱼料理。
2、生鱼片为世界多地起源,日本古代为渔猎加农耕文化,有传统生食习惯,《东夷列传-倭国传》记载倭人生食海物,即生鱼片。生鱼片在中国古代是常见的鱼类菜品,后来在古代逐渐式消失,可能是因以淡水鱼为食材的关系。一般淡水鱼寄生虫多于海水鱼。
3、中国早于周朝就已有吃生鱼片(鱼脍)的记载,最早可追溯至周宣王五年(公元前823年)。出土青铜器“兮甲盘”的铭文记载,当年周师于彭衙(今陕西白水县之内)迎击猃狁,凯旋。大将尹吉甫私宴张仲及其他友人,主菜是烧甲鱼加生鲤鱼片。《诗经·小雅·六月》记载了这件事:“饮御诸友,炮鳖脍鲤”,“脍鲤”就是生鲤鱼。《礼记》又有:“脍,春用葱,秋用芥”,《论语》中又有对脍等食品“不得其酱不食”的记述,故先秦之时的生鱼脍当用加葱、芥的酱来调味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亦有提及脍。曾晰嗜羊枣,而曾子不忍食羊枣。公孙丑问曰:“脍炙与羊枣孰美?”孟子曰:“脍炙哉!”公孙丑曰:“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?”曰:“脍炙所同也,羊枣所独也。讳名不讳姓,姓所同也,名所独也。”这亦是成语“脍炙人口”的由来,原意是指脍炙的美味,后来指作品受欢迎和为人熟悉。
Q:刺身为什么叫刺身?
A:日本北海道渔民在供应生鱼片时,由于去皮后的鱼片不易辨清种类,故经常会取一些鱼皮,再用竹签刺在鱼片上,以方便大家识别。这刺在鱼片上的竹签和鱼皮,当初被称作“刺身”,后来这个叫法被保留下来。
Q:生鱼片起源于哪里?
A:生鱼片为世界多地起源,日本古代有传统生食习惯,《东夷列传-倭国传》记载倭人生食海物,即生鱼片。
Q:中国最早什么时候有吃生鱼片的记载?
A:中国早于周朝就已有吃生鱼片(鱼脍)的记载,最早可追溯至周宣王五年(公元前 823 年)。
Q:先秦之时的生鱼脍用什么调味?
A:先秦之时的生鱼脍当用加葱、芥的酱来调味。
Q:成语“脍炙人口”的由来是什么?
A:公孙丑问孟子“脍炙与羊枣孰美?”孟子曰:“脍炙哉!”后用来指作品受欢迎和为人熟悉,这便是成语“脍炙人口”的由来。
Q:刺身现在一般指什么?
A:刺身就是指鱼生之类的东西,指将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,蘸调味料直接食用的鱼料理。
Q:为什么生鱼片在中国古代逐渐消失?
A:可能是因以淡水鱼为食材的关系,一般淡水鱼寄生虫多于海水鱼。
Q:《诗经·小雅·六月》中关于生鱼片的记载是什么?
A:“饮御诸友,炮鳖脍鲤”,“脍鲤”就是生鲤鱼。
Q:《礼记》中对生鱼脍的调味有什么记载?
A:“脍,春用葱,秋用芥”。
Q:《论语》中对生鱼脍有什么记载?
A:对脍等食品“不得其酱不食”。